總投資2196億 國家發改委批復廣州城市軌道交通三期建設規劃 2017-2023 請橫置手機以便于閱讀 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(2017~2023 年)示意圖 點擊圖片可放大顯示以便于看清 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 2020 年線網由 21 條線組成,總長度約 973 公里,共設車站 465 座,其中換乘站 104 座;遠景年線 網由 23 條線路組成,總長度約 1025 公里,共設車站 481 座,其中換乘站 108 座。預測 2020 年,廣州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量比例為 34%,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為 37%。 建設 3 號線東延、5 號線東延、7 號線二期、8 號線北延、10 號線、12 號線、13 號線二期、14 號線二期、18 號線和 22號線共 10 個項目,總長度 258.1 公里。到 2023 年,形成 18 條線路、總長 792 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。 3號線東延工程自番禺廣場至海傍站,線路長 9.6 公里,設4 座,投資 56.98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9~2022 年。 5號線東延工程自文沖至黃埔客運港站,線路長 9.7 公里,設站 6 座,投資 78.62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8~2022 年。 7號線二期工程自大學城南至水西北站,線路長 21.8 公里,設站 11 座,投資 162.35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8~2022 年。 8號線北延工程自白云湖至廣州北站,線路長 20.0 公里,設站 9 座,投資 150.83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9~2023 年。 10號線工程自石牌橋至西朗站,線路長 19.9 公里,設站 14座,投資 210.88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7~2022 年。 12號線工程自潯峰崗至大學城南站,線路長 37.6 公里,設25 座,投資 351.2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8~2023 年。 13號線二期工程自朝陽至魚珠站,線路長 33.6 公里,設站23 座,投資 370.75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7~2021 年。 14號線二期工程自廣州火車站至嘉禾望崗站,線路長 11.6公里,設站 7 座,投資 94.94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7~2021年。 18號線工程自萬頃沙至廣州東站,線路長 62.5 公里,設站9 座,投資 460.51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7~2020 年。 22號線工程自番禺廣場至白鵝潭站,線路長 31.8 公里,設6 座,投資 258.65 億元,規劃建設期為 2017~2020 年。 為實現與已運營和正在建設項目的資源共享,第三期建設規劃項目為前兩期建設規劃延伸線路和二期工程的,包括 3 號線東延、5 號線東延、7 號線二期、8 號線北延、13 號線二期、14 號線二期,原則上與先期實施項目系統保持一致,并預留擴容改造條件。 新建項目 10 號線采用最高運行時速 80 公里的B型車,12號線采用最高運行時速 80 公里的A型車。 初步估算項目總投資約為 2196 億元,其中:資本金約占34%,計 740 億元,由市、區政府兩級財政資金承擔;資本金以外的資金采用銀行貸款等多元化融資模式。 近期建設項目由廣州市政府組織實施,制定相關政策并安 排專項資金用于保證建設和保障正常運營,結合城市開發進程, 把握節奏、穩步推進項目建設,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。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業主,負責項目的投融資、建設和運營管理。 在規劃實施過程中,要做好規劃項目與城市總體規劃、土地利用規劃的銜接,協調好與白云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、海珠國家級濕地公園等特殊環境敏感點之間的關系,處理好征地拆遷等社會穩定風險,進一步穩定外部環境,深化各類風險的防范措施。專項規劃設計車站周邊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駁,重點研 究多線換乘節點方案,控制好車輛段和停車場建設用地,做好 資源共享。合理安排近期規劃建設項目,加強線路穿越復雜地質條件的地質勘查工作,控制投資并防范建設運營風險。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融資工作,做好資源開發和經營工作,以保障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。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: 你委《關于上報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(2016-2022年)的請示》(粵發改交通〔2016〕686號)收悉。經研究,并商住房城鄉建設部,現批復如下: 一、為適應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,支持廣州市重點區域、新區建設和南沙自貿區發展,促進區域交通一體化,提升綜合交通樞紐接駁水平,發揮軌道交通網絡效益,原則同意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。考慮到建設規劃項目合理工期安排,將建設規劃期調整為2017-2023年。 二、在規劃實施過程中,要堅持經濟、適用、安全的原則,統籌考慮城市開發進程、建設條件及財力情況,穩步推進項目建設。要高度重視公共安全,加強設施、人員配備。同時,研究探索城市軌道交通多制式協同發展的新格局,對于連接城市副中心及郊區組團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,應優先采用市域快線。 三、嚴格按照批準的建設規劃審批(核準)項目,項目基本建設方案不得隨意變更。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求,規范招標投標行為。項目審批(核準)工作不得進一步下放、轉移審批(核準)權限,審批(核準)前應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開展項目評估,建立公示和信息公開制度。項目批復文件抄送我委,并按要求及時報送項目建設進展等情況。 四、本期建設項目要做好與鐵路廣州站、北站、東站、南站及南沙站樞紐等重要交通樞紐的規劃無縫銜接,換乘設施工程應一次建成,可分期投入使用;不能一次建設成的,應充分做好預留。重要的地鐵換乘樞紐應盡可能實現不同線路間同臺換乘,不能同臺換乘的,通過建設或改造配套換乘設施實現便捷立體換乘。 五、請你委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項目建設的監督檢查,發現違規行為及時處置。我委將適時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和建設項目稽察工作。 六、請依據相關規定做好項目后評價和竣工驗收等有關工作。 附件: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(2017~2023年)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7年3月15日三期建設項目計劃一覽
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(2017~2023 年)
一、線網規劃
二、建設規劃
(一)建設方案
(二)主要技術標準
新建項目 18 號線和 22 號線采用最高運行時速 160 公里的市域快線列車。
在規劃實施階段,需研究優化項目車型、車輛編組、站間距、速度目標值等主要技術標準和運營組織方案,為進一步發展預留空間。(三)資金安排
(四)實施保障
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(2017-2023年)的批復
摘要來源:軌道世界